鳌峰千仞郁嵯峨,万蜡荣春洽太和。
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
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
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
赐午门观灯应制
鳌峰千仞郁嵯峨,万蜡荣春洽太和。
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
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
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
诗句释义与赏析:
“鳌峰千仞郁嵯峨”:描述了鳌峰的雄伟壮观,如同千仞之高,郁郁葱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鳌峰在古代文学中象征着高山或险峻之地,这里的鳌峰则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成为观灯活动的背景。
“万蜡荣春洽太和”: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的场景。万蜡烛的光焰在春天的和煦阳光下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喜庆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这两句诗通过月亮和红云的动态,进一步丰富了整个节日的气氛。月光似乎随着仙人的仪仗队伍转动,而红云则更加贴近皇帝的宴席,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和尊贵感。
“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这里通过旌旗飘扬和乐声回荡,描绘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旗帜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乐器的声音则如同《白雪》那般悠扬动听,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皇帝频繁地向天地呼喊万岁,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祝福。而诗人自己则在酒醉之后多次询问夜深的情况,反映了他对这个盛世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总结: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节日氛围。通过对鳌峰、明月、红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旌旗、丝竹、《白雪》等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展示了元宵节的盛况,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同时,通过皇帝的祝颂和诗人的自我感慨,传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生活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