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

传闻归路尚盘桓,南国人将傲吏看。
不为老亲宁作尉,更缘瞻母早休官。
潘舆拟借甘棠祝,莱彩新裁薜荔寒。
此日交游情倍切,苦吟重忆别离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是明代陈邦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邦彦的生平:陈邦彦,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他是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同时也是南明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和学者。在明朝灭亡后,他积极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活动,并写下许多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文。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传闻归路尚盘桓,南国人将傲吏看。不为老亲宁作尉,更缘瞻母早休官。潘舆拟借甘棠祝,莱彩新裁薜荔寒。此日交游情倍切,苦吟重忆别离难。
  • 诗歌翻译:听说你回家的路还很长,南方的人们会以傲视的姿态看待你。不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而选择从军,而是因为我瞻望母亲已经辞官归乡。借用甘棠树来表达我对你的祝福,而你的新采的莱草却像是薜荔一样冷清。如今虽然我们还有共同的友情,但离别之时仍不免感慨万分,吟咏之际更是怀念着那段难以割舍的离别之难。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朱少府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母亲寿辰的祝福。诗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甘棠”、“莱彩”等,既体现了对友人母亲的尊敬,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品格与情操。此外,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南国人将傲吏看”与“不为老亲宁作尉”,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该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陈邦彦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的抗争意志。
  • 个人经历:陈邦彦本人也是一位有着坎坷经历的抗清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战斗与牺牲。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情感世界,也为他的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陈邦彦高超的文学技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严谨的格律、深情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末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不仅是陈邦彦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发,更是明朝末年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产物。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