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泊

兀坐香浮几,栖迟积所思。
惯于舟作室,宛在水之湄。
独有春邀伴,忽忘已谓谁。
痴来不可解,去住浑皆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泊》是明末清初诗人郭之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该文学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作者简介
  • 郭之奇:郭之奇,字仲常,广东揭阳人。他是一位明朝时期的进士,曾历任詹事等职,后隐居于南交山中。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科举成功到晚年的归隐,都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和生活经历。
  1. 诗歌原文赏析
  • 兀坐香浮几:诗句“兀坐香浮几”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桌前的静谧场景,周围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 栖迟积所思: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时间逗留在此地,沉思冥想的情景。这种表达反映了他对过往经历的思考与沉淀。
  • 惯于舟作室:此句展现了诗人将简陋船只改造为住所的智慧与巧思,反映出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 独有春邀伴:通过使用“独有”一词,诗人强调了自己在这个季节中的独特体验和情感状态。
  • 去住浑皆疑:这句“痴来不可解,去住浑皆疑”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漂泊不定状态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迷茫和探索。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兀坐香浮几”和“去住浑皆疑”等描写,将人物的情感与外在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意象丰富:通过使用如“香”“湄”等意象,诗人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境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
  1. 诗歌的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久泊》不仅是一首诗,更承载着明末清初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迁。
  • 教育意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对后世读者具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作用。
  1. 文学地位
  • 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久泊》作为郭之奇的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一。

《久泊》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