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香浮几,栖迟积所思。
惯于舟作室,宛在水之湄。
独有春邀伴,忽忘已谓谁。
痴来不可解,去住浑皆疑。
【注释】
兀坐:端坐。兀,平视,直视。 几:小桌。 栖迟:久留、逗留。 惯:习于。 舟作室:船舱变成屋子。 宛在:好像在。 水之湄:水边。湄,水涯。 独有:只有。 春邀伴:春天来邀请同伴。 去住浑皆疑:去时和住时都疑惑不解。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长期停泊江上,因久不归家而产生的种种感慨。
首联“兀坐香浮几,栖迟积所思”,写自己长时间停留在江上,久久不能回家,因此整天端坐在船上(即“兀坐”)。“香”指香料,泛指香炉中燃的熏香。“浮”形容香气弥漫,飘散到空中,飘荡在水面之上。“几”是船边的矮脚桌子。诗人在江上停留的时间很长,所以整天都在船上坐着,连香炉里的香料都快要被烟熏尽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停留在江面上的孤单和无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惯于舟作室,宛在水之湄”。这是诗人对自己多年在船上的生活经历的回忆。他曾经习惯于把船舱当作自己的家(即“舟作室”),而且常常把自己想象成是在水边的样子(“宛在水之湄”)。这里的“惯”和“宛”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习惯和类似的意思。“湄”是指水岸,也指代江边。这两句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多年来一直在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颈联“独有春邀伴,忽忘已谓谁”。这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在江上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自我反思。他曾经独自一个人在春天里来到江边,希望能有人陪伴他度过这个美好的季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渴望有人陪伴的愿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谁。这里的“独有”和“忽忘”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独自拥有和忽然忘记。“春邀伴”和“已谓谁”都是疑问句式,分别询问是否有人陪伴过自己,以及自己是谁的问题。这两句通过表达自己在江上孤独生活的状态,以及对过去的愿望和现在的困惑的思考,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份与地位的思考。
尾联“痴来不可解,去住浑皆疑”。这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总结性的思考。他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糊涂的人,无法解释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什么地方或者身份。这里的“痴来”和“去住”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自己的到来和离去。“浑皆疑”表示完全无法确定。这两句通过表达自己对生活状态的困惑和无奈,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份与地位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长期停留在江上的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身身份与地位的思考。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