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尽匡山际,江通汉水浮。
朝烟生夹岫,夜月识扁舟。
远望多为感,乡心少不愁。
自怜身似苇,朝夕与波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湖尽匡山际,江通汉水浮。
朝烟生夹岫,夜月识扁舟。
远望多为感,乡心少不愁。
自怜身似苇,朝夕与波求。
《自彭蠡湖初入江》
《自彭蠡湖初入江》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而闻名。
诗中描绘了从彭蠡湖进入长江的场景,通过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空阔宁静的江面图景。作者以“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开篇,就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开阔的视野与深远的思考。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天空和水面的景象:“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与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忧愁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虽然简单,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两句,“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张九龄的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清新脱俗,更在内容和思想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张九龄展示了他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也是《自彭蠡湖初入江》成为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