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滩

汹涌孰来仍孰往,噌镗相应复相挑。
后先欲挟千山动,近远齐归万水嚣。
从石谐音如击拊,因风鼓浪亦吟飘。
祇兹浩浩非无意,独与幽人破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滩》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郭之奇,字仲常,广东揭阳人,生于崇祯元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听滩》作为他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鉴赏:《听滩》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滩声的美妙景象,通过对滩浪、万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动人心弦的自然画面。诗中使用了“汹涌孰来仍孰往,噌镗相应复相挑”等生动的语句,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繁华,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2. 作者背景:郭之奇生活在明朝末年,其仕途经历颇为曲折,曾担任过詹事府詹事等职,后隐居南交山中,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这些经历赋予了他的诗歌更多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3. 作品影响:《听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郭之奇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壮丽景色与人生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
  4. 艺术特色:《听滩》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技艺见称。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才得晴时出看山”,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诗歌的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5. 文化意义:《听滩》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此外,它也启示着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听滩》作为郭之奇的代表作,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