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秋月夜

斜日侵疏牖,溯流杨柳隅。
晚风开夕照,转棹觅清酤。
舟人厌其数,安知意所愉。
澄江横素月,焉能独少吾。
秋月临秋水,秋光入画图。
月映秋如玉,水衔月似珠。
珠玉相辉耀,惟当在吾舻。
举目隋堤外,空使碧华趋。
锦缆人何在,迷楼那可呼。
我有紫霞想,不令素容孤。
水月能相载,秋风亦并驱。
皓魄依清景,应得洗心徒。
深宵银汉落,还向此中俱。
千年玄圃色,五夜共冰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邗江秋月夜》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邗江秋月夜》作于明朝,作者郭之奇。郭之奇,字仲常,广东揭阳人,是明代一位知名的文人。《稽古篇》是他留下的众多著作之一。郭之奇在科举成功后,官至詹事府詹事,后因对官场的不满而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专心著述。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创作状态,为《邗江秋月夜》这首诗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氛围。
  2. 诗歌内容:《邗江秋月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秋日夜晚的画面。诗中“斜日侵疏牖,溯流杨柳隅”开篇即以斜阳映照疏窗,水流边杨柳垂柳作为画面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晚风开夕照,转棹觅清酤”,通过描述晚风、夕阳和渔船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舟人厌其数,安知意所愉”表达了与世无争的心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最后一句“举目隋堤外,空使碧华趋”则透露出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感慨。
  3. 文学价值:《邗江秋月夜》在文学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首先,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其次,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澄江横素月”的清澈江水和“珠玉相辉耀”的明月,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此外,诗歌中的哲理思考也为其增色不少,例如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美好,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最后,郭之奇的生活哲学和创作态度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后人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平静的生活态度。
  4. 文化意义:《邗江秋月夜》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之处,它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在明代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常常面临政治腐败和个人理想的挣扎,郭之奇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邗江秋月夜》中流露出的超然物外和内心世界的自由探索,是对当时文人心态的一种映射。

《邗江秋月夜》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而且通过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让后人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