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腰老人履

张良汉帝师,陶潜晋徵士。万户何足夸,五斗何足耻。
汉晋有废兴,达人毋彼此。授书逢圯上,束带羞乡里。
先生不折小儿腰,孺子曾取老人履。归去仍依黄菊篱,功成亦步赤松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儿腰老人履》是一首著名的古诗,它出自唐代诗人张籍之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人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理想。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张籍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唐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以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理想的追求。张籍通过这首小诗,表达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诗句:《小儿腰老人履》全诗如下:“张良汉帝师,陶潜晋徵士。万户何足夸,五斗何足耻。汉晋有废兴,达人毋彼此。授书逢圯上,束带羞乡里。先生不折小儿腰,孺子曾取老人履。归去仍依黄菊篱,功成亦步赤松子。”
  • 译文:这首诗描述了两位历史人物张良和陶潜的生活态度。张良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其高尚的品质令人敬仰;而陶潜则以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成为后人效仿的对象。诗中强调了不论年长年少,都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应因年轻就轻视老者。
  1. 诗中的哲理
  • 人生哲学:这首诗通过对张良和陶潜不同生活选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年龄、地位和财富的人生哲学。它鼓励人们无论处在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不被外界所动摇。
  • 社会价值:在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年轻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但张籍却反对这种现象,认为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在的品德修养。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张籍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小儿”与“老人”的比喻,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突出了无论年纪大小,都应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的态度。这种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韵律和谐:这首诗的韵律安排也十分讲究,每两句一押,使得整首诗的节奏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张籍的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 教育意义: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它教会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个人的道德品质。
  1. 现代应用
  • 文学研究:在当今的文学研究中,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可以作为了解唐代文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献,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传播,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唐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小儿腰老人履》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至今仍受到广泛赞誉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