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风击楫歌,了无此梦挂烟萝。
溪山到脚长嫌少,车马临门不爱多。
瓢挂村梢风淅历,鹤巢松盖梦蹉跎。
一声引子《渔家傲》,两两三三唱隔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万里长风击楫歌,了无此梦挂烟萝。
溪山到脚长嫌少,车马临门不爱多。
瓢挂村梢风淅历,鹤巢松盖梦蹉跎。
一声引子《渔家傲》,两两三三唱隔波。
《石翁见寄次韵》是明代诗人庄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庄昶,字孔旸,号定山先生,明代应天府江浦(今江苏南京市)人。他是成化二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因谏内廷张灯忤旨,被贬至桂阳州判官。之后改任南京行人司副,因忧归乡,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年间复出为南京吏部郎中,不久病逝。
《石翁见寄次韵》的创作背景是在庄昶谪居期间,他在南京定山居住,与一位名叫石翁的朋友有诗文往来。这首诗是庄昶对石翁来信的回应之作。在诗中,庄昶以自然景象作为隐喻,展现了自己对人生、仕途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万里长风击楫歌”,描绘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豪迈情怀;“溪山到脚长嫌少”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向往。此外,“车马临门不爱多”一句,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一声引起渔家傲,两两三三唱隔波”则通过渔舟唱晚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石翁见寄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它展示了庄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