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见寄次韵奉答

婆娑独对皇天影,谈笑都来俗子喧。
芥子须弥还我闼,千红万紫亦春园。
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
江上神龟尾方曳,放情泥淖不须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是明代诗人庄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是明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庄昶,字子远,号静山,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原文翻译及赏析
  • 原文
    婆娑独对皇天影,谈笑都来俗子喧。
    芥子须弥还我闼,千红万紫亦春园。
    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
  • 赏析
  • “婆娑独对皇天影”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浩瀚宇宙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无限遐思。
  • “谈笑都来俗子喧”表达了诗人与普通人的交流和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和接纳。
  • “芥子须弥还我闼”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即小如芥子也能包含须弥之广阔,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
  • “千红万紫亦春园”通过色彩的描述,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 “心无牛口干秦穆”借用了历史人物秦穆公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追求。
  • “迹继龙头愧邴原”则通过比较自己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诗人虽然有志向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感慨。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面临政治压力和个人困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庄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人巧妙地运用各种意象,如“皇天影”、“俗子喧”、“芥子须弥”、“千红万紫”等,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哲理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百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也在思想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明朝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