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饮任氏西园

把钓归东海,开筵近北台。
千林残雪尽,万里好春回。
中散调琴坐,山公待酒来。
更须花满树,终日此衔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日饮任氏西园》是袁凯在元末明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袁凯,号海叟,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是一位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 袁凯在洪武三年(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免职回家后,终以寿终。
  1. 作品原文
    把钓归东海,开筵近北台。
    千林残雪尽,万里好春回。
    中散调琴坐,山公待酒来。
    更须花满树,终日此衔杯。

  2. 内容鉴赏

  • 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把钓归东海”与“开筵近北台”两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 “千林残雪尽,万里好春回”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
  • “中散调琴坐,山公待酒来”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情景,展现了友情和欢乐的氛围。
  • “更须花满树,终日此衔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幸福感受。
  1. 作品背景
  • 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袁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作品在当时就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春日饮任氏西园》不仅是袁凯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元末明初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以及对美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