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渎龙王庙晚眺

沪渎高城今已残,独余木叶洒惊湍。
风云浩荡时将暮,江水萧条龙亦蟠。
千里吴乡多战伐,孤舟蜀客转饥寒。
弊裘涕泪兼新旧,终日思家敢怨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沪渎龙王庙晚眺》是元末明初文学家袁凯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沪渎龙王庙晚眺》的原文是:“沪渎高城今已残,独余木叶洒惊湍。风云浩荡时将暮,江水萧条龙亦蟠。千里吴乡多战伐,孤舟蜀客转饥寒。敝裘涕泪兼新旧,终日思家敢怨叹。”
  1. 作者简介
  • 袁凯:明代松江府华亭人,字景文,号海叟,性诙谐,博学有才辩。洪武初年被授为御史,后因直言进谏而遭贬,归隐后得以寿终。
  1. 诗歌解析
  • 第一段:描述了沪渎古城的残破景象,只有飘落的树叶和湍急的江水相伴。
  • 第二段: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以及对身处异乡、生活艰辛的感受。
  • 第三段: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1. 创作背景
  • 袁凯在仕途上曾遭受贬谪和流放,晚年才得以归隐,这段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深刻的感受和反思。因此,他的诗作多透露出一种悲悯与感慨。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袁凯以《白燕》一诗成名,其作品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沪渎龙王庙晚眺》虽然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但作为其诗集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沪渎龙王庙晚眺》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了解袁凯这位文人生平和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起伏。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