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得溪上茅屋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
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
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
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
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帷。
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
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
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
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得溪上茅屋》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

新得溪上茅屋,便觉山林在眼。
竹树苍然无限好,烟霞缥缈何曾远?
清泉石上流,白鸟沙头立。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获得一处位于溪边的茅屋后所感受到的心境变化。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新得的茅屋不仅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让其能够欣赏到山林的美好景色和缥缈的烟霞。诗中的“竹树苍然”、“清泉石上流”,以及白鸟沙头立的画面,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黄遵宪(1842年-1905年),字公度,广东新会人,是晚清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以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