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绿珠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
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
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
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
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
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
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
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
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绿珠》是元末明初袁凯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袁凯是元明之际的松江府华亭人,他的字为景文,号海叟。他性子幽默诙谐,学识渊博,才辩出众。在洪武初年曾被任命为御史,后因直言进谏而得罪皇帝,因此托疾告归,享年长寿。
  • 袁凯以《白燕》一诗声名鹊起,人称“袁白燕”,有《海叟集》流传后世。
  1. 诗歌原文
  •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
  • 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
  •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
  • 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
  • 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
  • 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
  • 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
  • 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
  • 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
  • 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1. 艺术手法分析
  • 《赋得绿珠》采用了对偶、铺陈等传统诗歌修辞手法,通过描绘绿珠美貌和其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人通过对绿珠的赞美和对后来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文化背景
  • 绿珠原为西晋石崇的爱妾,后被王浚掳掠,成为东吴孙皓的妃子。她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从尊贵到沦落再到最终的命运终结,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以及道德伦理的思考,同时也映射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无情。

袁凯的《赋得绿珠》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受到赞誉,也因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女性命运的描写,更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美与丑、善与恶的复杂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