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醉后率尔三首

白头儒生何所作,独把尘编海边坐。
上书格君事已晚,杀贼救民力尤懦。
四十无闻五十来,不如牛马空长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醉后率尔三首》是明代诗人袁凯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对当时知识分子境遇的深刻描绘。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袁凯(1369年-1431年),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是明朝初年的一名监察御史,因直言进谏而被朱元璋所不满。
  • 洪武三年,他任监察御史后不久,因事触怒了朱元璋,伪装疯癫以求免罪。
  •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作品却极具影响力,其诗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
  1. 诗歌原文
  • 第一首:“白头儒生何所作,独把尘编海边坐。上书格君事已晚,杀贼救民力尤懦。四十无闻五十来,不如牛马空长大”。这四句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自我价值的怀疑。
  • 第二首:“身是江南儒学生,十五学经二十史。低回欲得圣贤心,浩荡更觅先儒旨。当时自谓才可重,岂料中年人不用”。这里描述了作者年轻时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对老年无所作为的恐惧和遗憾。
  • 第三首:“腐儒学经经不明,腐儒欲耕无地耕。读书耕田两无成,不如相随剧孟辈,博钱吃酒洛阳城”。这首诗讽刺了那些只追求形式教育而忽视实际能力的人。
  1. 作品鉴赏
  • 《大醉后率尔三首》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感慨,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
  1. 写作背景
  • 袁凯的作品是在他晚年被贬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的心境使他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以及社会的不公。
  • 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政治环境下,许多官员被迫隐藏真实的政治观点,以保安全。袁凯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生存状态。
  1. 思想价值
  •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袁凯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此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

《大醉后率尔三首》不仅是袁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三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