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大夫祠

泽畔魂应在,犹悬万代悲。
楚宫荒草没,澧水古祠遗。
世溷居难卜,天高问岂知。
眼看风浪急,莫咏有兰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闾大夫祠》是一首描写屈原的诗歌,由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查慎行,清代诗人,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他生活在清初至乾隆年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五言古诗为主,其中《三闾大夫祠》便是代表作之一。
  • 查慎行的诗风:查慎行的诗作风格独特,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描绘来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查慎行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于五言古诗的创作。
  1. 作品原文与赏析
  • 原文:《三闾大夫祠》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江流婉转带遥岑,屈子祠前吊古今。
    楚地山川皆故国,楚人为鬼哭忠魂。
    孤忠耿耿难销释,万古悠悠恨未沉。
    空有高名垂不朽,至今犹被世人钦。
  • 译文:江水蜿蜒流淌,带着远方的山峦;在屈子祠前,我们纪念着古今英雄。楚国的土地和人民都是曾经的国家,他们的忠诚和魂魄在楚国土地上永远回响。虽然忠诚的志向难以消除,但历史的痕迹却深深烙印。如今,虽然名声已经无法永存,但是人们仍然尊敬并铭记这位高洁的爱国者。
  1. 背景信息
  • 创作时间:该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
  • 创作原因:这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屈原而作。屈原作为楚国的大臣,忠诚正直,忧国忧民,但由于政治斗争而被排挤,最终选择投江自尽。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屈原的追忆和哀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对屈原的悼念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深感悲怆。
  • 艺术技巧:查慎行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来加深诗歌的艺术效果。此外,查慎行还擅长运用五言古诗的形式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该诗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感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三闾大夫祠》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

查慎行的《三闾大夫祠》不仅是一首描写屈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