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节葳蕤出禁城,依依垂柳送君行。
重裁东鲁灵光赋,谁似西京子墨卿。
采烛昔年传蜡凤,称觞此日借金尊。
谢家况复多才子,青草池塘旧有名。
送周太史使鲁便道寿伯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周太史使鲁便道寿伯母》是明朝袁宗道的作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玉节葳蕤出禁城,依依垂柳送君行。重裁东鲁灵光赋,谁似西京子墨卿。采烛昔年传蜡凤,称觞此日借金尊。谢家况复多才子,青草池塘旧有名。
从字面上解释,“玉节”指的是朝廷官员所持的节杖,它通常由白玉制成,象征着身份和地位。“葳蕤”形容草木茂盛,这里指玉节在禁城的周围显得分外耀眼。而“依依垂柳”则描绘了一种别离时的温柔景象,暗示着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
“重裁东鲁灵光赋”和“谁似西京子墨卿”两句,分别引用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以赞美周太史的文采与才华。通过这样的引用,表达了对友人文采的赞赏,同时暗含了对他即将远行的祝福。
“采烛昔年传蜡凤,称觞此日借金樽”两句中的“采烛”和“金樽”都是古代宴饮时使用的物品,前者可能指的是宴会中点燃的蜡烛,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后者则是贵重的酒杯,代表着富贵与尊贵。整句诗通过这两个物品,寓意着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美好的未来。而“谢家况复多才子”,则是指谢安家族中不乏文学才子,这里用谢安来比喻周太史,表示他同样拥有出众的才华。
《送周太史使鲁便道寿伯母》不仅是一首描写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好祝愿的作品。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对友人才华的认可,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