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羊城寄弟

母老居家我出疆,无妻无子总堪伤。
阿兄疾病当危地,孩女伶仃托异乡。
婢仆晓来无主唤,田园春去有谁忙。
许多嘱付惟吾弟,一句言中泪两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羊城寄弟》是一首明代诗人陈繗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繗,字子高,号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传世。他以其精湛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母老居家我出疆,无妻无子总堪伤。阿兄疾病当危地,孩女伶仃托异乡。婢仆晓来无主唤,田园春去有谁忙。”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外地漂泊,家中亲人遭遇不幸,自己则无法回家的场景,充满了对家庭和国家的忧虑与无奈。
  • 译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公务而远离家乡,家中无人照料,弟弟们也因各种原因无法团聚的哀愁。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母老居家”、“阿兄疾病”等意象,展现了一种家国两难的局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经历。
  • 风格特点: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有对亲情的深切眷恋。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上。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陈繗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思想追求。
  1. 主题与寓意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家庭责任的思考。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影响与评价
  • 作为明代的一首优秀诗歌,《寓羊城寄弟》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寓羊城寄弟》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