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松下起,落日照蜻蜓。
絮酒知吾辈,春山忆毅卿。
由来都大梦,终寄一浮萍。
极目苍岑外,波涛满地生。
吊陈毅卿墓
介绍
《吊陈毅卿墓》是明代文学家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陈毅卿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是明初广东新会白沙里的学者。他因早年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而选择闭门读书,并创立了“阳春台”,在此静坐数年。陈献章的学说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他的著述后来被整理为《白沙子全集》,并在《明史》和《明儒学案》中有记载。
诗歌原文:
微风松下起,落日照蜻蜓。
絮酒知吾辈,春山忆毅卿。
由来都大梦,终寄一浮萍。
极目苍岑外,波涛满地生。诗歌注释:这首诗的每句诗都富含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陈毅卿的深切怀念。例如,“微风”、“落日”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而“絮酒”则暗示着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最后两句“由来都大梦,终寄一浮萍”更是深化了这种对无常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哲学思考。
诗歌赏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怀。通过观察细微的自然变化,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流转与变迁,以及人类对于命运的无力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重要。它反映了陈献章晚年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去岁月的一种回忆与缅怀。在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往往面临着仕途的挫折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陈献章的这首诗或许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下诞生的。通过诗歌,陈献章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哀愁,也传达了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
《吊陈毅卿墓》不仅是一首表达怀旧情感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历史和存在的深刻洞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对于喜欢探索生命意义和哲学思考的读者来说,《吊陈毅卿墓》无疑是一部值得品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