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久住龙溪上,说着龙溪便有情。
荔子不将梨斗美,沙螺休与蟹争衡。
江村妇女蕉衫窄,市巷儿郎木屐轻。
漫兴诗多谁和我,樽前忙杀马先生。
南归途中先寄诸乡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到的作品是明代陈献章的《南归途中先寄诸乡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作者南归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广东新会人,生于明正统十二年,卒于成化十九年,享年五十五岁。他是明代著名理学家,被誉为“白沙先生”。陈献章的学问以静为主,他提倡静坐读书,并自创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称为“白沙诗教解”,其著作有《白沙集》等。
诗歌原文:不分宾主共林塘,脱下朝衫作道装。酒为老夫开瓮盎,茗和春露摘旗枪。津头水满鸳鸯下,墙背风来枳壳香。
诗句解析:此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与朋友们欢聚的情景,他们不分彼此地共同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和欢乐的时光。诗人用“不分宾主”形容大家平等自在,共同分享这份喜悦。“脱下朝衫作道装”则展现了他的随和与洒脱,即使是在返家的旅途中,也不忘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诗歌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动作,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南归途中写的,那时他已经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和朋友多年。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老朋友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故土和亲友的深厚感情。
《南归途中先寄诸乡友》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故乡和友人怀念的诗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友情、家庭价值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