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崦芳菲已碧桃,更移红杏占西㘭。
每逢好雨扶筇看,不要先生抱瓮浇。
与一野僧吟憩石,无诸俗事坐持醪。
不将物我来分别,观化于今是几遭。
次韵定山先生种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定山先生种树》是明代诗人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生于广东新会。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画家,以静为主的教学理念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陈献章在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后,转而从吴与弼学习理学,最终在成化十九年受封翰林检讨,晚年隐居白沙,著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被时人称为“活孟子”。
诗歌原文:
花时风日美新晴,北沜南垞迤逦行。
春色酣酣熏我醉,年光衮衮叹人生。
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
客问定山何所有,满山红紫数声莺。诗歌赏析:
意境描绘:《次韵定山先生种树》中,陈献章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的“花时风日美新晴”,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清新;“北沜南垞迤逦行”则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水之间的惬意情景。
哲思表达:诗中的“春色酣酣熏我醉,年光衮衮叹人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反映了陈献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素养。
艺术特色:陈献章在《次韵定山先生种树》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隐喻,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等句子,既形象生动又含蓄隽永,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 创作背景:
- 陈献章在成化十九年受封翰林检讨后,曾请求归隐,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归隐后的某个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陈献章,已经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高峰,但他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 文学价值:
- 《次韵定山先生种树》不仅是陈献章个人作品的体现,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 历史影响:
- 尽管《次韵定山先生种树》的确切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它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陈献章的诗才和哲学思想,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 现代意义:
- 虽然时代变迁,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永恒的魅力并未消失。《次韵定山先生种树》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和人生哲理,仍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次韵定山先生种树》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陈献章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