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上舍汉用前韵

东山月上暮潮回,谁遣归帆趁月开。
草屋肯留潘上舍,玉台还对古如来。
才看溪树交成幄,又见秋沙卷作堆。
半醉赠君歌亦半,教儿还覆一杯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潘上舍汉用前韵》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生平背景: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世称白沙先生。他早年师从吴与弼,学习程朱理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遂闭门读书,筑台名为“阳春”,静坐其中数年。
  • 文学成就:陈献章的著述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诗歌原文
  • 东山月上暮潮回,谁遣归帆趁月开。
  • 草屋肯留潘上舍,玉台还对古如来。
  • 才看溪树交成幄,又见秋沙卷作堆。
  • 半醉赠君歌亦半,教儿还覆一杯催。
  1. 作品特色
  • 意境深远:《赠潘上舍汉用前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味,体现了陈献章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巧。
  • 哲学思考: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普遍认为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社会影响
  • 文人交流:在宋代李昴英的《用前韵送潘上舍》中,可以看出诗人之间在诗歌创作上的交流和相互影响。陈献章的这首《赠潘上舍汉用前韵》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 文化传播:无论是《赠潘上舍汉用前韵》还是其他宋代文学作品,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传播,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1. 现代意义
  • 美学研究:在现代,人们可以从《赠潘上舍汉用前韵》等作品中提炼出美学元素,探讨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 哲学探索: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1. 教育启示
  • 文学教育:通过学习《赠潘上舍汉用前韵》,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 文化传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赠潘上舍汉用前韵》不仅是明代陈献章的杰作,也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精湛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为自己的文化底蕴增添一抹亮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