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茂卿住处

彼此衰荣更共之,年过六十是衰时。
藜羹颇恨无莱妇,卉服都忘在岛夷。
水暖河豚吹细浪,露寒秋蟹过疏篱。
江天好景无人画,每要先生藉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桥茂卿住处》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原文为“彼此衰荣更共之,年过六十是衰时。藜羹颇恨无莱妇,卉服都忘在岛夷。水暖河豚吹细浪,露寒秋蟹过疏篱。江天好景无人画,每要先生藉入诗”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出生于广东新会白沙里。他在早年师从吴与弼学习程朱理学,并多次尝试进京会试未中后,选择闭门读书,静修心性。他建造了一座名为“阳春台”的台子,终日在此静坐,几乎足不出户数年。他的学术成就最终被整理成《白沙子全集》和《明史》等文献中记载,并有专门的《白沙滩学案》来描述他的学术贡献。陈献章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湛的文才著称于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桥茂卿住处》作为一首表达人生经历和感慨的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彼此衰荣更共之,年过六十是衰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体验。他通过描写生活中常见的细节,如藜羹、秋蟹等,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漠。

《东桥茂卿住处》不仅是陈献章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