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衰荣更共之,年过六十是衰时。
藜羹颇恨无莱妇,卉服都忘在岛夷。
水暖河豚吹细浪,露寒秋蟹过疏篱。
江天好景无人画,每要先生藉入诗。
东桥茂卿住处,
彼此衰荣更共之,年过六十是衰时。
藜羹颇恨无莱妇,卉服都忘在岛夷。
水暖河豚吹细浪,露寒秋蟹过疏篱。
江天好景无人画,每要先生藉入诗。
注释:
- 东桥茂卿住处:指的是杜甫的住所或他的居所。
- 彼此衰荣更共之:指杜甫和茂卿都在经历着人生的衰落时期,共同面对。
- 年过六十是衰时:指人到了六十岁,就进入了生命的晚期,也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
- 藜羹颇恨无莱妇:藜菜(野菜)做成的汤,味道可能不好,但因为没有莱妇人来煮,所以有些遗憾。
- 卉服都忘在岛夷:卉服是指草木制成的衣服,岛夷是指生活在岛上的人。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草木衣服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岛夷文化的敬仰。
- 水暖河豚吹细浪:描述了河豚鱼在水中游动时,水面被吹起的细小波浪所包围的情景。
- 露寒秋蟹过疏篱:秋天的螃蟹,在露水寒冷的时候,穿过稀疏的篱笆。
- 江天好景无人画:江上的天空和风景,没有人能够用画笔描绘出来。
- 每要先生藉入诗:杜甫常常要求诗人借景抒情,将美景融入诗歌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在人生晚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思考。首句“东桥茂卿住处”,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背景。接下来的诗句,从“彼此衰荣更共之”到“江天好景无人画”,展现了杜甫对生死、岁月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诗人借景抒情的推崇。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