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冻欲雪,谁怜被褐徒。
手持和氏璧,袖有太公符。
勋业归明主,衰迟笑腐儒。
年年此时候,行役在长途。
出昌山峡遇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昌山峡遇雨》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郭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出昌山峡遇雨》是郭奎的作品,创作于明代,属于五言律诗体。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作者简介:郭奎,字子章,元末明初人,庐州府巢县人。他在元末跟随余阙治经,后朱元璋起江淮时归之,参与幕府工作。郭奎在明朝初期的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曾担任过朱文正开府南昌时的参谋。然而,他在朱文正未能得到封赏且态度失常后,因连累坐诛。
作品内容: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山雨冻欲雪,谁怜被褐徒。手持和氏璧,袖有太公符。勋业归明主,衰迟笑腐儒。年年此时候,行役在长途。”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手持象征荣誉与权力的“和氏璧”,而袖中却有代表智慧与策略的“太公符”,这种对比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社会现实的讽刺。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写山雨的寒冷、手持宝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个人的仕途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手持和氏璧,袖有太公符”不仅指代了诗人个人的成就和抱负,也暗喻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出昌山峡遇雨》是明代诗人郭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它不仅是郭奎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明代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