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庐山

庐山高与南斗齐,北视泰华千峰低。
中天瀑布飞素练,半壁晴霞照紫泥。
五月雪花飘绝壑,万松云气带回溪。
神仙有枣如瓜大,欲舍归舟便买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庐山》是元末明初诗人郭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郭奎,字子章,元末明初人,庐州府巢县(今属于安徽省)人。他生活在元末明初,是一个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从余阙治经、参与朱元璋的幕府工作,以及因政治原因连累被诛的经历。
  1.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
  • 《重过庐山》全诗如下:
    庐山高与南斗齐,北视泰华千峰低。
    中天瀑布飞素练,半壁晴霞照紫泥。
    五月雪花飘绝壑,万松云气带回溪。
    神仙有枣如瓜大,欲舍归舟便买梯。
  •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政治变迁等深层次的思考。诗中的“神仙有枣如瓜大”,可能暗指世事变幻无常,而“欲舍归舟便买梯”,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矛盾与无奈。
  1. 诗歌鉴赏
  • 苏轼在庐山的游历同样丰富多彩,他在元丰七年来到庐山,不仅观赏了峰岭瀑泉,还游寺观结交高僧名道,甚至多次来过庐山。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庐山的咏叹和赠行之作,这些作品都与庐山紧密相连。

《重过庐山》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庐山这一自然奇观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