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坛司岁事,祝版署臣名。
咫尺连郊路,如何格圣情。
柏林星月浅,香案雾烟平。
即有崇朝愿,穰穰共报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雩坛司岁事,祝版署臣名。
咫尺连郊路,如何格圣情。
柏林星月浅,香案雾烟平。
即有崇朝愿,穰穰共报成。
您提到的《饮遣雩太岁殿》确实是一首明代诗人陈子壮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陈子壮,字集生,号秋涛,是明末广东南海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曾任职于礼部右侍郎,因政治原因被削籍,后南明弘光帝起用为礼部尚书,但未能上任,南京陷落后殉国。
诗歌原文:《饮遣雩太岁殿》,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古代祭祀场景的宏伟与神圣。诗中的“雩坛司岁事”指的是雩坛负责记录每年的事宜,而“祝版署臣名”则展现了祭祀过程中祝版上记载着大臣的名字和职责。“咫尺连郊路”暗示了距离的接近,“如何格圣情”表达了对于神明能否理解和感应的疑问。最后两句“柏林星月浅,香案雾烟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同时“即有崇朝愿,穰穰共报成”则预示着吉祥和丰收的到来,体现了对神灵的虔诚祈愿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期待。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奠活动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而《饮遣雩太岁殿》所描绘的场景,不仅是一次宗教仪式的表现,更是当时社会状况和文化心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背景、政治动荡以及人们对信仰和命运的看法。
陈子壮的《饮遣雩太岁殿》不仅是一首描写祭祀活动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变迁,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和期望。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以及文人墨客如何在动荡时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