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亭夜宿

华屋三年别,闲来一驻骖。
移樽同胜赏,下榻恣幽探。
林壑秋声满,亭台夜色含。
山窗灯火下,相对尽沉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园亭夜宿》是明代郭谏臣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
  • 郭谏臣简介: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明苏州府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袁州司理等官职。其生平以正直著称,曾因直言不讳面对贪官严世蕃而受到赏识。
  1. 诗词原文
    华屋三年别,闲来一驻骖。
    移樽同胜赏,下榻恣幽探。
    林壑秋声满,亭台夜色含。
    山窗灯火下,相对尽沉酣。

  2. 诗词赏析

  • 华屋与闲适:诗中“华屋三年别”描绘了诗人长时间远离京城后,再次回到繁华都市时的对比感。这种华屋之别,既指物质生活的变迁,也隐喻了精神世界的寄托。
  • 同赏与探索:“移樽同胜赏”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美好的夜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饮酒赏景,共享天伦之乐。
  • 山林之美:“移樽同胜赏”,移樽即是转移酒杯,同胜赏意味着共同欣赏美景。这一动作象征着诗人在繁忙之余寻求心灵的慰藉。
  • 夜景的描写:“林壑秋声满”中的“秋声”可能是指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这声音与“亭台夜色含”结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室内的温馨:“山窗灯火下,相对尽沉酣”则表现了诗人在静谧的山房中,与友人围炉夜话的情景,反映出诗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园亭夜宿》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