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通宵坐,中天月未明。
孤舟虚夜景,万籁自秋声。
竹叶沽还进,灯花剪复生。
故人相对饮,潦倒不胜情。
中秋夜石湖舟中无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夜石湖舟中无月》是明代诗人郭谏臣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在中秋之夜,独自一人坐在石湖的舟中,望着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尚未升起的情形。作者通过描绘周围环境以及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团圆、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中秋夜石湖舟中无月》
湖上通宵坐,中天月未明。
孤舟虚夜景,万籁自秋声。
竹叶沽还进,灯花剪复生。
故人相对饮,潦倒不胜情。诗歌鉴赏:《中秋夜石湖舟中无月》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其艺术风格和技巧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色彩。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孤独。诗中“湖上通宵坐,中天月未明”两句,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期待;“孤舟虚夜景,万籁自秋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之感。此外,诗中的“竹叶沽还进,灯花剪复生”等句,既展示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又通过细节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郭谏臣,明代诗人。他以诗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郭谏臣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地位。
《中秋夜石湖舟中无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生动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团聚、友情以及生活无常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