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有山桥约,今从烟水游。
晴岚浮列嶂,落日漾中流。
寺迫诸天晚,湖悬一镜秋。
相看明月上,谈笑理觥筹。
十六夜抵虎山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明代诗歌《十六夜抵虎山桥》的魅力
《十六夜抵虎山桥》是一首出自明朝诗人郭谏臣的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十六夜抵虎山桥》是明代诗人郭谏臣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月下饮酒赏景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自然的向往和赞美。
《十六夜抵虎山桥》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同样值得关注。据资料显示,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是明朝苏州府长洲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获得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后授职袁州司理。在官场上,郭谏臣以正直不阿的态度面对严世蕃的贪腐行为,展现了他的坚定立场和高尚品质。
关于《十六夜抵虎山桥》的内容赏析,诗中“夙有山桥约,今从烟水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约定的怀念和对当下情景的享受;“晴岚浮列嶂,落日漾中流”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寺迫诸天晚,湖悬一镜秋”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最后,“相看明月上,谈笑理觥筹”一句更是将友情的喜悦和诗意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十六夜抵虎山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