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成均诸先生二首

闻道銮舆幸辟雍,千年盛事此时逢。
极知圣主恩荣重,共喜天朝道学崇。
礼乐独称今日盛,车书已见万方同。
嗟予莫缀班行行,空有丹心恋九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成均诸先生二首”是明代陈琏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成均诸先生才华和学识的赞赏以及对他们前途的美好祝愿。下面将从诗作原文、背景信息、文学价值、历史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这首诗歌的第一首原文如下:“闻道銮舆幸辟雍,千年盛事此时逢。极知圣主恩荣重,共喜天朝道学崇。”第二首的原文为:“昔忝同官居胄监,客情都付笑谈间。校书共照青藜火,待漏曾联玉笋班。时雨寻常生璧水,祥云咫尺近钟山。别来几度怀清赏,安得诗同数往还。”

  2. 背景信息:陈琏,明代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后选为桂林教授。永乐间历任许州、扬州知府等职,宣德初任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在乡遇黄萧养起义时建镇压制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其作品《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广受赞誉。

  3. 文学价值: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情感。其中,对郑文学才学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充满了诗意,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此外,诗歌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历史影响:此诗歌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认可和重视,以及文人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

陈琏的“寄成均诸先生二首”作为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从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精神面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启迪,让人对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