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陆宣公祠

唐家内相数宣公,自信能全报国忠。
王佐才名真不忝,经纶事业竟谁同。
谗言已中奸臣口,谠论难开帝者聪。
古庙荒凉经岁久,萧萧宰木起悲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忠州陆宣公祠》是诗人陈琏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陆贽的忠诚和才名以及其经纶事业的历史地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忠州陆宣公祠》的作者是陈琏,他是一位明初的诗人,出生于广东东莞,字廷器,号琴轩。陈琏在洪武二十三年成为举人,并在宣德年间任国子祭酒,正统初年更是仕至南京礼部侍郎。他的家藏万卷书籍,并且著有《琴轩集》、《归田稿》等著作。
  2. 作品原文:《忠州陆宣公祠》中的内容如下:“唐家内相数宣公,自信能全报国忠。王佐才名真不忝,经纶事业竟谁同。谗言已中奸臣口,谠论难开帝者聪。古庙荒凉经岁久,萧萧宰木起悲风。”此诗描绘了陆贽的忠诚与才名,以及他在国家治理上的卓越贡献。陆贽因其直言进谏而受到谗言攻击,但他的正直言论仍难以被昏庸的帝王所采纳。
  3. 历史意义: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拥有2300多年历史。元代时期,忠州尹王崇简上任后,便去拜谒陆贽墓,并感慨其为“道统所在”,认为陆贽的墓地成为了忠州的一大胜景。清代道光五年,知州吴友篪对陆宣公墓祠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形成了包括陵墓、飨堂、玉虚观、紫极楼、神道、读书洞等建筑群,使得陆贽墓祠成为一处风景。
  4. 文化传承:历代嘉兴陆氏后裔都会前往扫墓祭祖。清代的《忠州志》记载陆氏后裔在忠所作祭文甚多。近年来,忠县也在保护和传承陆贽文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工作,如将陆贽墓纳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陆贽墓进行了修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实施专项保护规划等。

这首诗通过对陆贽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才能。同时,也反映了陆贽墓祠作为忠州重要文化遗址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