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麟图为指挥周璇赋

周室东迁国事非,况逢西狩获麟时。
素王因绝春秋笔,痛泣风前泪满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询问的是明代陈琏的《泣麟图为指挥周璇赋》。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古诗:

  1. 作者简介:陈琏,字子静,号南皋,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生于明朝正德年间,活跃于弘治年间(约1485-1505年间)。陈琏不仅在诗文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书法作品也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被后人传颂为”书如其诗,诗如其人”。

  2. 诗歌原文
    周室东迁国事非,况逢西狩获麟时。 素王因绝春秋笔,痛泣风前泪满颐。

  3. 诗句解析

  • “周室东迁国事非”:这里的“周室”指的是周朝的王室,即当时的朝廷或国家。东迁意味着国家的迁移或变动,可能是由于内乱、外侵或其他原因导致国家力量的削弱。“国事非”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况逢西狩获麟时”:这里提到的“西狩”可能是指皇帝亲自出征,而“获麟”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征兆。然而,在这首诗中,“获麟”却成为了国家动荡不安的象征。
  • “素王因绝春秋笔”:“素王”在这里指的是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素王”。孔子曾经因为国家的政治动荡而感慨不已,因此用“绝春秋笔”来表达自己对于政治的失望和无力感。
  • “痛泣风前泪满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风中哭泣的情景,泪水满面,几乎遮住了他的双颊。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悲痛。

陈琏的《泣麟图为指挥周璇赋》不仅是一首描写国家动荡和个人哀愁的诗作,也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和历史感悟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