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渺渺水长流,源出桑干最上头。
百折千回何太急,不知几日到泸沟。
任丘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丘河》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介绍:
诗人介绍:《任丘河》的创作主体,陈琏,字廷器,别号琴轩,是明代广东东莞人。他是一位博学的文人,以文学成就著称于时,著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文学作品。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诗句原文与翻译:《任丘河》原文如下:
波光渺渺水长流,
源出桑乾最上头。
百折千回何太急,
不知几日到泸沟。
- 译文:
波光在水面轻轻荡漾,河水流淌不息;
它发源于桑乾的最上游。
曲折蜿蜒,水流不停息,为何如此急促?
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任丘河》反映了当时河流的自然状况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河流的描述,陈琏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从文学角度来看,《任丘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它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河流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波光粼粼、水流潺潺的自然环境中。其次,诗中的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波光渺渺”形容水面的宽广,“源头”指河流的发源地,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最后,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情感表达却深沉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赞美。
《任丘河》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现。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