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海目山禊饮

羽觞何处流,飞渡羽人丘。
斗酒黄莺语,山枝青翰舟。
春丛烟雾气,波荡古今愁。
楚水长相接,言归芳杜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海目山禊饮”是一首明代陈子升所作的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上巳节时,于海目山举行的禊饮活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氛围与心境。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陈子升是明代的文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词遣句,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和人生百态。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2.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
    羽觞何处流,飞渡羽人丘。斗酒黄莺语,山枝青翰舟。
    春丛烟雾气,波荡古今愁。楚水长相接,言归芳杜洲。

  • 译文
    酒杯在何处飘荡?仿佛越过了飞渡的羽人山丘。斗酒之间黄莺般清脆的话语,山间树枝上的青翰舟泛着波光。春丛间烟雾缭绕的气息,波涛中荡漾着古今的忧愁。长江之水长而相连接,人们言归故里到了芬芳的杜洲。

  1. 诗歌主题与内容解析
  • 春天与禊饮:诗中的“细雨滋平仲,春风愁杜鹃”,描绘了春天细雨和杜鹃声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氛围与禊饮时的愉悦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慨与沉思。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融入了人文情感,如“当杯酣上巳,何必问丁年”,表达了在春天这个节日之际,人们更应关注当下,享受与亲友团聚的快乐时光,而不是过多地思考未来。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飞渡羽人丘”、“青翰舟”、“春丛烟雾气”等意象,都极具画面感和想象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
  • 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虽然诗句简短,但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排列,使得整个诗篇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韵律感。
  1. 文化意义及影响
  • 禊饮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禊饮用来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尤其在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象征着祈求健康长寿、祛邪避疫。诗人通过描写禊饮的场景,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也展示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 对后世的影响:陈子升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回顾,更是对古代文人雅集生活方式的一种赞颂,激励着人们去追寻和传承这份美好的文化遗产。

陈子升的《上巳海目山禊饮》不仅是一篇表现力极强、充满艺术美感的古诗,也是了解明代文学风貌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