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独行因寄茅炼师

秋敞松关对泬寥,悠然散步引长谣。
冠当岫色沾云叶,杖应泉声响石桥。
远树亭亭孤鹤起,荒原漠漠万蓬飘。
故人独在朱明顶,白鹿新骖学子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野独行因寄茅炼师》是清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字句勾勒出一幅秋天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在秋季独自行走于野外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秋野独行因寄茅炼师》的作者是陈子升,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官员。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陈子升的生活和创作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与道德合一的理念。
  2. 诗歌原文
  • 首两句“秋敞松关对泬寥,悠然散步引长谣”,描绘出一幅秋天景色中的松树关口以及诗人漫步其中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
  • “冠当岫色沾云叶,杖应泉声响石桥。”这句诗通过使用“当”“应”等动词,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画面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山间小路上前行。
  1. 主题内容: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
  2. 艺术手法: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历史影响:《秋野独行因寄茅炼师》作为陈子升的代表作之一,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还深入到社会文化层面。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秋野独行因寄茅炼师》不仅展示了陈子升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自然美景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