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寄友人

燕去雕梁竟不还,臣居疑在屋舟间。
溪边列沼夜涵月,竹里开门朝见山。
每踏云根期白足,偶书霜叶戏红颜。
淹留若此向君说,迟暮桂枝空自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居寄友人》是清代诗人陈子升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子升生平:陈子升(明末清初),字乔生,广东南海人,为明诸生,南明永历时期任兵科右给事中。清军南下后,他流亡至山泽间,工于诗歌与琴艺。他的《中洲草堂遗集》是其著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燕去雕梁竟不还,臣居疑在屋舟间。溪边列沼夜涵月,竹里开门朝见山。每踏云根期白足,偶书霜叶戏红颜。淹留若此向君说,迟暮桂枝空自攀。

  2. 诗歌解析

  • 意象描绘:诗中的“燕飞雕梁”和“臣居于屋舟间”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仍怀有归隐之意。通过“溪边列沼夜涵月,竹里开门朝见山”,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
  • 情感表达:诗句“每踏云根期白足,偶书霜叶戏红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与友人间的闲适交流与游戏。
  • 哲学思考:“淹留若此向君说,迟暮桂枝空自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及对友人的牵挂,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村居寄友人》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自由、友情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和人文主义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