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山色皖江湄,不道来寻是别时。
世出世间双泪尽,吾师吾友一心悲。
难趋觉路呼元伯,谬以音声见子期。
从此无生的须学,净名仍要药王医。
哭药地和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药地和尚》是陈子升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位和尚对生死离别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内心的悲苦。陈子升,字乔生,是明末清初广东南海的人,与陈子壮为兄弟关系,也是一位明朝诸生。
该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和尚在别离时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世间万物深深的怜悯和同情。陈子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情感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例如,“青原山色皖江湄”不仅形容了环境的优美,更隐喻着人物心境的宁静。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哭药地和尚》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它还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作品中多次提到“泪尽”“心悲”,表达了面对生死无常和世事变迁时的无奈和悲伤。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为读者提供了反思自身生活和价值观的机会。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人们不禁会思考自己对于生命、死亡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哭药地和尚》是一部具有深刻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面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镜子,让人们得以窥见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