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馆中写怀

萧萧寒雨洒寒窗,银烛微茫黯不光。
客裹家乡劳梦寐,楚中风物助凄凉。
诸城夜到多鸣柝,五岭年来有战场。
从此镜中添白发,可堪愁思度潇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阴馆中写怀》是明代诗人郭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窗之下,对着银烛微茫的昏暗光芒下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凄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郭棐,明代广东南海人,字笃周,幼从湛若水学,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礼部主事。穆宗即位,次日传封七夫人御札将出,郭棐谏诤,事乃罢。后终官光禄寺正卿,有《粤大记》、《岭海名胜记》、《四川通志》等作品。
  1. 诗歌原文
  • 萧萧寒雨洒寒窗,银烛微茫黯不光。
  • 客裹家乡劳梦寐,楚中风物助凄凉。
  • 诸城夜到多鸣柝,五岭年来有战场。
  • 从此镜中添白发,可堪愁思度潇湘。
  1. 诗歌注释
  •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吹的声音。
  • 寒窗:指冷清的窗户。
  • 银烛:银色的烛台,泛着微弱的光芒。
  • 楚中:指的是楚国地区,常用来代指故乡。
  • 诸城: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诸城市一带。
  • 五岭:古代岭南地区的五个山岭,此处用来指代战争之地。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窗孤影、寒雨潇潇的景象,以及夜晚鸣柝的声响和战场的悲凉氛围,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忧伤。同时,通过对故乡和战场的双重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郭棐任礼部主事后,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免。这种政治上的失意使得诗人更加关注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映。
  1. 名家点评
  •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评价这首诗:“此篇为郭氏自道其所以得名者。”他认为这首诗不仅是郭棐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他名字“郭斐”来源的体现。

《湘阴馆中写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也是郭棐作为一位官员、学者、诗人多重身份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郭棐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