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棐
【注释】 厓山吊古 其一:在今广东新会县南的厓山(即崖山)上,宋末元初诗人张世杰、陆秀夫等曾在此抗击元兵。“玉玺”指宋王朝的皇帝玺印。沈南海:沉没于南海。信国:南宋名将文天祥曾被封为信国公。丹心:忠贞之心。黯北燕:暗喻文天祥的忠心被元朝所不容,而黯然失色。惨澹:凄凉冷落。腥膻: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中原地区受到战火的破坏,到处是血腥气味。幽陵:地名,位于今浙江余姚西南。千树空啼鸟:形容荒凉的景象
【注释】 扶胥口:即今江苏省南通市,是长江入海口处。 乾坤沧海功同大:指天地广大无边。 庙貌文章此更神:指庙宇的雄伟、建筑的精美。 碑有昌黎千古壮:指苏东坡所撰的《瘗钱文》碑。苏东坡在《祭黄州守伯固员外文》中有“公讳祖望,字元明,姓黄氏,以进士及第,官至端明殿学士”之语,可知伯固即其字。 云边铜鼓声初动:指雷声。 天外金轮色转新:比喻太阳初升。 涓埃浑未答皇仁:表示自己微薄的贡献,微不足道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文天祥在汴梁(今河南开封)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悲愤与无奈。 诗的第一句“汴洛山河亦壮哉”,意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和洛阳的山川河流也显得壮丽。这里的汴洛指北宋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洛阳则是指北宋时期的洛阳。汴州和洛阳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明。 第二句“师班朔漠志难灰”,意为即使身处北方边疆,也无法磨灭收复中原的决心
【注释】 奉浮葛二仙:指道教传说中的浮屠(即佛)和葛翁。浮屠,佛教的译音。葛翁,传说中人面鸟身的人。《太平广记》引《洞天福地记》说:“葛仙翁者,不知何许人也。居罗浮山之阳,学道于浮屠。自号曰葛长庚,又号葛翁。……常饵术服气,年数百岁而形貌不衰。”后遂称长寿为“葛公”。朱明馆:汉代张衡《西京赋》:“立朱明之右门,经九曲之回廊。”注:“朱明,日之盛名也。”此处指宫中有朱明馆。 跨鹤并游沧海曲
【注释】 紫烟:紫色的烟雾楼峙:耸立 十二阑干:栏杆上的十二道横木。 珠树万行:比喻树木如珠,千枝万叶,高耸入云。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传说秦始皇曾游此。 太史翁:指作者的朋友赵瀫阳太史。这里用“旧拉罗浮侣”暗指他过去曾与赵瀫阳一起游历过罗浮山。 颛蒙:愚昧无知的人。这里指自己的愚拙。 【赏析】 此诗作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春。当时作者与好友赵瀫阳太史同游于广州罗浮山之南的浮邱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黄木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敬意。 首句“临风几忆青罗境”,意思是在清风中回忆起曾经的青罗仙境,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过去的游历经历。 第二句“携手今游黄木湾”,意思是现在与朋友一起游览黄木湾,这里的“黄木湾”可能是诗人现在的居住地或者经常去游玩的地方。 第三句“五马光增灵锡地”,意思是五匹马的光华增添了灵锡地的神圣气息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每句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宋祚逢厓事总非,至今啼鸟怨芳菲。”这里的“宋祚”指的是宋朝的历史,而“厓山”则是南宋灭亡的地方。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段历史的感慨,认为它总是充满了非议和争议,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为此感到悲伤和遗憾。而“啼鸟”则象征着那些因战争而失去家园的人们,他们的哀鸣声让人感到心疼。
这首诗描绘了太阳从海中升起的景象。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金乌初照扶胥口,赤焰先腾黄木湾。 - 金乌: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鸟,这里指代太阳。 - 扶胥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通市境内,是长江入海口的一个港口。 - 赤焰:红色的火焰,这里形容太阳刚升起时的光线。 - 黄木湾: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区。 - 译文:太阳刚刚从扶胥口升起,它的红色光芒先映照在黄木湾。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金轮飞出海东头,暗映沧波岛屿浮。 译文:金色的太阳在海上升起,照亮了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的岛屿。 2. 黄木湾光天上下,白云山色日沉浮。 译文:阳光洒在黄色的沙滩上,天空和大海都被照亮;白云在山间飘荡,夕阳西下时又显得有些朦胧。 3. 人依蜃气披寒翠,花逐蟾光促酒筹。 译文:人们依靠海市蜃楼的景象寻找寒冷中的色彩
委佩凌风下五湖 白云珠水兴非孤 行携一鹤随青杖,坐握三花映玉壶。 舄度紫烟今亦昔,砂留丹井有还无。 重来人识浮邱伯,作赋何辞汉大夫。 注释: 委佩:佩戴佩饰 凌风:乘风 五湖:指太湖 白云珠水:形容景色美丽动人 青杖:黑色的拐杖 三花:指仙人或道人的花冠(也指道家的三个法宝) 紫烟:紫色的云气 丹井:红色的井 浮邱伯:传说中的仙人 汉大夫:汉朝的官员 白话译文: 佩戴着佩饰在风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