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洛山河亦壮哉,师班朔漠志难灰。
紫龙鳞甲逐沧浪,丹凤楼台空绿苔。
禁宇终天归燕恨,厓门千古暮猿哀。
当时早用文山策,未必銮舆入海来。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文天祥在汴梁(今河南开封)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悲愤与无奈。
诗的第一句“汴洛山河亦壮哉”,意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和洛阳的山川河流也显得壮丽。这里的汴洛指北宋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洛阳则是指北宋时期的洛阳。汴州和洛阳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明。
第二句“师班朔漠志难灰”,意为即使身处北方边疆,也无法磨灭收复中原的决心。这里的师班指的是军队,朔漠指的是北方边塞,而志难灰则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坚定无比,难以被消磨。
第三句“紫龙鳞甲逐沧浪”,意为战船如同紫龙般威武,披着鳞片,追逐着波涛。这里的紫龙鳞甲指的是战船,沧浪则是指海洋。这一句描绘了南宋军队在海上英勇作战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勇猛和决心。
第四句“丹凤楼台空绿苔”,意为曾经热闹非凡的丹凤楼台如今已经荒芜,长满了绿苔。丹凤楼台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位于汴州的皇宫附近,象征着当时的繁华和权力。这一句表达了历史的变迁,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去,只剩下了一片荒凉。
第五句“禁宇终天归燕恨”,意为皇宫的宫殿终将化为尘土,让燕子感到悲伤。禁宇指皇宫,这里用燕子来象征皇帝和皇族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第六句“厓门千古暮猿哀”,意为厓门山口,有千年历史的山岭中,暮色里的猿猴在哀鸣。厓门是指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关口,这里是南宋军队抵抗外敌入侵的前线。这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沉重。
第七句“当时早用文山策,未必銮舆入海来”。意为当初如果采纳诸葛亮的建议,不一定会让皇帝的马车落入大海。这里的文山策指的是诸葛亮的策略,他提出的北伐战略曾一度使蜀汉得以稳固和发展。而銮舆则是皇帝的车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汴州、洛阳等地的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灭亡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描绘历史遗迹的方式,传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和历史价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