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
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
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
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

【注释】

扶胥口:即今江苏省南通市,是长江入海口处。

乾坤沧海功同大:指天地广大无边。

庙貌文章此更神:指庙宇的雄伟、建筑的精美。

碑有昌黎千古壮:指苏东坡所撰的《瘗钱文》碑。苏东坡在《祭黄州守伯固员外文》中有“公讳祖望,字元明,姓黄氏,以进士及第,官至端明殿学士”之语,可知伯固即其字。

云边铜鼓声初动:指雷声。

天外金轮色转新:比喻太阳初升。

涓埃浑未答皇仁:表示自己微薄的贡献,微不足道,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被贬黄州时。诗中描绘了作者对雷声、日出景象的感受和体会,同时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对朝廷仍存忠君报国之心。

首联“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意思是说天地广阔无边,就像大海一样,而庙宇的建筑更是雄伟壮丽;这庙宇的宏伟气势,比天上的云彩还要神奇。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天地和庙宇比作一个整体,形象地表现了它们浩大无比、气派非凡的特点。

颔联“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则是从侧面来衬托庙宇的雄伟壮观。昌黎,即唐代名臣韩愈(768-824),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因此苏轼这里用韩愈的名字来代称碑上的书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庙中的碑刻上,韩愈的书法写得如此生动有力,以至于在大雨过后,那茂盛的树木仿佛也被它吸引,显得生机勃勃。

颈联“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则是直接描绘了天空的景象。这里的“云边铜鼓”是指雷声,而“天外金轮”则是指旭日东升。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雷声和日出的震撼效果。

尾联“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则是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慨。这里的“负暄”是指冬日里的晒太阳,“涓埃”则是指微小的贡献。诗人说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心中仍然怀着对朝廷的忠心,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然而现实却是自己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冷落,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雷声、日出的震撼效果,以及自己的心境和感慨,展现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忠诚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