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鹤并游沧海曲,乘鸾直上碧云寰。
海门珊井馀千劫,勾漏丹砂出九还。
新傍朱明开洞府,却夸蓬岛在人间。
药炉汞火知长伏,愿丐馀馨一驻颜。

【注释】

奉浮葛二仙:指道教传说中的浮屠(即佛)和葛翁。浮屠,佛教的译音。葛翁,传说中人面鸟身的人。《太平广记》引《洞天福地记》说:“葛仙翁者,不知何许人也。居罗浮山之阳,学道于浮屠。自号曰葛长庚,又号葛翁。……常饵术服气,年数百岁而形貌不衰。”后遂称长寿为“葛公”。朱明馆:汉代张衡《西京赋》:“立朱明之右门,经九曲之回廊。”注:“朱明,日之盛名也。”此处指宫中有朱明馆。

跨鹤并游沧海曲:语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晋时王远知乘白鹤过江,见一人披鹤氅,呼之不前。其人谓王远知曰:“吾与子别来百年矣!”王远知惊起,问:“何因?”对曰:“吾昔骑龙升天,宴于瑶台之上,玉皇命驾,令与君相见,今将还太清宫,可于此送我。”言讫腾空而去。后以“跨鹤”比喻高蹈超尘。沧海:即大海。沧海曲:指大海的曲折。

乘鸾直上碧云寰:语出南朝梁刘邈《鸾歌行》:“乘鸾登天去,举手谢上皇;五岳在西北,足以建灵堂;愿得此飞仙,飘飘凌云翔。”这里用来形容神仙乘坐祥瑞之鸾直入云霄。碧云寰:指碧绿的云层。

海门珊井:珊井:珊瑚井。传说中东海中的珊瑚礁井。《搜神记》卷十二:“珊瑚之井,深不可测,中有珊瑚树,上有守宫,名曰守宫,世亦谓之珊瑚井。”余千劫:一千劫,极言其久远。《妙法莲华经·阿弥陀佛应化经》中说:“是诸菩萨,寿命无量,百千大劫,乃能满之;如是等者,名为大劫。”九还:道教用语。道家认为丹砂能炼制金银铜铁等物质,炼成后又能返还本原。

新傍朱明开洞府:指道士张果仙人在新近傍依的朱明馆中开创道教仙境。朱明,即太阳,这里指道教中的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

却夸蓬岛在人间:蓬岛,即蓬莱,是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却,反照。蓬岛在人间: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药炉汞火知长伏:汞火,即汞。汞火,即汞灯,古人常用以炼丹。长伏,长时间存在。这里指长久保持不灭。

愿丐馀馨一驻颜:乞求留下芳香以使容颜长存。《诗经·周南·汉广》“胡为乎泥中?薄言往诉,会且归兮,无绝钩援,不得与人同舟”中“愿丐馀芳”一句,意即乞求留下芬芳使容颜得以保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宫中游览时所见的美景以及他对此美景的感受之情。

首联先写自己游览宫中的情景。“奉浮葛二仙”,指的是供奉佛、葛两位神仙。“浮葛”,即佛教、道教合称。佛道两教都讲究修练,故称“浮葛”。诗人在游览中看到佛道两教的神仙,便产生了仰慕之心。“跨鹤并游沧海曲”,描述了诗人随神仙们一起遨游大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乘鸾直上碧云寰”,进一步描绘了神仙乘坐祥瑞之鸾直入云霄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颔联继续描写诗人游览宫中的情景。“海门珊井馀千劫”,描绘了海底珊瑚礁井的情景。“珊井”,珊瑚井。“余千劫”,表示时间久远。“勾漏丹砂出九还”,描述丹砂炼制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炼丹术的向往之情。

颈联则转入描写诗人自己的游览感受。“新傍朱明开洞府,却夸蓬岛在人间”,描述了诗人在宫中的新发现。“朱明”,即太阳。“蓬岛”,即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却夸”,意为反照。诗人在宫中发现了新的仙境,感叹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此遥远。“新傍”、“却夸”两词的使用,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发现的惊喜之情,也体现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之情的抒发。“药炉汞火知长伏”,“汞火”,即汞灯,古人常用以炼丹。“长伏”,长时间存在。这里指长久保持不灭。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神仙一样,拥有永恒的生命力,让自己的青春永驻。“愿丐馀馨一驻颜”,意思是希望能够借神仙的香气使自己的容颜得以保全。“丐”,乞求。“馀馨”,即遗香,指留下的清香、美名或影响等。“驻颜”一词在这里是指长生不老,永远年轻的意思。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在宫中游览时的情景及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以及对青春的留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