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远斋和尚

度岭为游子,飘然二十春。
重逢成老大,一悟彻天人。
无缝衣常暖,非台镜不尘。
桃花今又发,消息可谁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远斋和尚》是一首由陈恭尹创作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 作者背景:陈恭尹(1631年—约1700年),字元孝,号独漉,广东番禺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为题材,语言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陈恭尹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还表达了他的道德理想和人文关怀。《赠远斋和尚》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陈恭尹淡逸幽远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描绘和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诗中描述了和尚从岭南出发,历经风雨,终于回到故乡的情景。这一过程不仅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变化,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度岭为游子,飘然二十春”以及“一悟彻天人”等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
  • 艺术特色:陈恭尹的诗歌艺术特色在于其淡逸幽远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他在诗歌创作中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哲理的思考,使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在《赠远斋和尚》中,通过对和尚生活状态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此外,诗中的意象运用和修辞手法也值得细细品味,如“无缝衣常暖,非台镜不尘”等句,都体现了诗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巧。

《赠远斋和尚》不仅是陈恭尹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之一。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人生态度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陈恭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