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寄泾州守李宏

渡了黄河又黑河,春风秋月五年过。
泾阳太守如相问,更比来时白发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口号寄泾州守李宏》是明代诗人郭登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渡过黄河后岁月变迁的情景和内心感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郭登(约1380年—1472年),字元登,号凤阳府人,明代诗人。他幼时聪明颖悟,成年后博闻强记、好谈兵。曾在景泰初以都督佥事身份防守大同,因机智过人、善于料敌制胜而获封为定襄伯。在明朝的军事史上,郭登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表现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忠诚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口号寄泾州守李宏》就是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渡了黄河又黑河,春风秋月五年过。
    泾阳太守如相问,更比来时白发多。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口号寄泾州守李宏》通过“渡了黄河又黑河”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历经沧桑后的沉痛感怀。黄河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艰辛,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情感丰富:诗歌中的“春风秋月五年过”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春风吹拂下,秋月照耀中,五年的时光悄然流逝,这种对比强烈的时间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1. 创作背景
  • 郭登在景泰初年以都督佥事身份驻守大同,面对边将的畏缩和敌军的威胁,郭登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行为,带领部队取得了胜利。战后,他被封为定襄伯,显示了朝廷对其功绩的认可。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每一个词汇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例如,“渡了黄河又黑河”不仅描述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也隐含了作者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
  • 意象生动:郭登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作为象征,如“春风秋月”不仅代表着季节变换,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忧郁。这些自然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主题思想
  • 历史反思:诗歌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郭登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深思。
  • 生命哲学:通过对岁月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个人存在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更比来时白发多”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以及人对生命无常的认识。

《口号寄泾州守李宏》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社会意义的诗歌。通过对郭登生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远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