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获舟

蜀舟习蜀险,不敢试长江。
抵此句将浃,无从觅巨艭。
仍憩所乘舟,安卧掩蓬窗。
王事未获竣,旅愁焉得降。
三峡难脱剑,长涛犹奔泷。
左右杂贾舫,昼夜自豗撞。
心煎披衣起,趣仆挑银缸。
子夜歌声度,萦绪难入腔。
所幸荆州守,矫矫双幡幢。
惠我彩鹢好,帆楫坚且庞。
何异羁绁鸟,假之翼一双。
乘风跨黄鹤,飘然过楚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沙市获舟是明代诗人陈是集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他乘坐船只在长江中的经历和感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蜀地险峻地形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蜀舟习蜀险,不敢试长江。
    抵此句将浃,无从觅巨艭。
    仍憩所乘舟,安卧掩蓬窗。
    王事未获竣,旅愁焉得降。
    三峡难脱剑,长涛犹奔泷。
    左右杂贾舫,昼夜自豗撞。
    心煎披衣起,趣仆挑银缸。
    子夜歌声度,萦绪难入腔。
    所幸荆州守,矫矫双幡幢。
    惠我彩鹢好,帆楫坚且庞。
    何异羁绁鸟,假之翼一双。
    乘风跨黄鹤,飘然过楚邦。
  2. 诗歌鉴赏
  • 主题与情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长江险峻地形的畏惧和无奈。尽管身处险境,但仍然努力前行,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 语言风格:诗歌采用简练的语句和生动的比喻,如“蜀舟习蜀险”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而“长涛犹奔泷”则用壮观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明代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中所提到的“荆州守”,可能是指当时的守卫官员,而“彩鹢”则是一种用于祭祀的神舟,这显示了诗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沙市获舟》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政治氛围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 作者介绍:陈是集,生平事迹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造诣颇高,能够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多事之秋,政治动荡不安,民间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人们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深切关注。

《沙市获舟》不仅是一首描述地理环境的诗,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在艰难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