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春风

百尺扶疏古木阴,千秋童冠共招寻。
风前文酒丁年会,月下弦歌子夜音。
桑枯影馀归醉客,莺花春暖逗诗林。
邀欢不用陶彭泽,莘野蟠溪共此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莲社春风》是明代诗人陆允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陆允馨(约1572—1630前后),字莘野,号燕石,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文学家。陆允馨曾考选经历,但并未入仕,有《燕石诗集》。他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都与明代中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 诗歌原文:《莲社春风》全诗如下:
    百尺扶疏古木阴,千秋童冠共招寻。风前文酒丁年会,月下弦歌子夜音。桑枯影馀归醉客,莺花春暖逗诗林。邀欢不用陶彭泽,莘野蟠溪共此心。

  2. 诗歌内容: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诗中的“百尺扶疏古木阴”形象地描绘了古树参天的景象,而“千秋童冠共招寻”则展现了一幅同辈文人雅集、交流学术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引入了人物之间的交往,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月下弦歌子夜音”一句中,作者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夜晚的元素,增添了诗意的浪漫氛围。此外,“桑枯影馀归醉客,莺花春暖逗诗林”两句,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邀欢不用陶彭泽,莘野蟠溪共此心”,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理想生活状态。

  3.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陆允馨擅长于使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他的诗作中,自然景观常成为诗人抒情的对象,如“百尺扶疏古木阴”、“桑枯影馀归醉客”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 情感真挚:在《莲社春风》中,陆允馨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种真挚的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简练:陆允馨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准确而生动地传达他的思想和感情。例如,“月下弦歌子夜音”一句,通过夜晚的音乐活动,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1. 历史地位
  • 《莲社春风》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陆允馨的诗歌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陆允馨的诗歌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陆允馨的《莲社春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生活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