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篇

长安市儿鬻珠好,五侯七贵竞争宝。
快意宁复论兼金,但获明珠即绝倒。
远物何由遂见珍,彩光错落称媚人。
声价无如走盘上,贵重直使连城嗔。
倾都豪货每如此,九重好尚亦复尔。
大农进御犹不敷,濒海仍闻出中使。
陆路纷纷生绎骚,楼船泛泛历波涛。
貂珰乘机恣渔猎,黔黎丧魄等鸿毛。
纵然探得珠万斛,难免海滨兴怨讟。
老蚌剖残明月孤,重渊搜尽骊龙哭。
吾闻廉守昔孟尝,合浦珠徙还复光。
比来竭泽何为者,珠倘有灵珠应藏。
又闻国宝在得士,圣主投珠士乃止。
与其径寸鉴数车,孰若高贤照万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珠篇》是明朝区大枢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珍珠的喜爱及其背后所象征的财富与权力的批判。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是明朝神宗万历元年(一五六三)的举人,后任郡丞、岳州通判等职,晚年因病卒于官。他的文学成就在晚明时期颇为突出,但关于其具体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不多见。
  2. 诗歌原文:《采珠篇》原文展示了诗人通过描绘珍珠从海中取出的场景,进而隐喻了当时社会的现象。例如,“长安市儿鬻珠好,五侯七贵竞争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华和政治腐败;而“远物何由遂见珍,彩光错落称媚人”则揭示了商品化的趋势以及人们对于外在装饰的重视超过内在价值的追求。
  3. 艺术特色:《采珠篇》的艺术风格简洁明了,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意。这首诗不仅仅是描述一个场景那么简单,它更是通过对珍珠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看法。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4. 历史意义:《采珠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作品能够引起文人和普通百姓的共鸣,反映出他们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评。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使得《采珠篇》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采珠篇》不仅是明朝区大枢的一首著名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见解和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