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洞

震旦初来日,烟霞启洞扉。
苔生面壁石,云湿坐禅衣。
五叶灯前度,三花顶上飞。
不知传教后,何事又西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面壁洞》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面壁洞》的作者是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他善为文,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他的生平事迹也颇为丰富,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
  1. 作品原文
    震旦初来日,烟霞启洞扉。
    苔生面壁石,云湿坐禅衣。
    五叶灯前度,三花顶上飞。
    不知传教后,何事又西归。

  2. 创作背景

  • 《面壁洞》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游达摩面壁洞时的所见所感。达摩面壁洞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道场之一。孙继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1. 作品鉴赏
  • 在鉴赏《面壁洞》时,可以从诗歌的格律、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首诗的格律严谨,押韵规整,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同时,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文化意义
  • 《面壁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禅宗思想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精神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1. 历史影响
  • 孙继皋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它的流传和传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这首经典之作的魅力。

在阅读《面壁洞》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 品味诗歌的格律、意境和情感,感受作者的艺术魅力。
  • 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面壁洞》作为明代区大相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读一读这样的经典之作,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