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冈带长薄,三顾有遗墟。
地势昔龙卧,山光旧草庐。
阵图云鸟散,耕陇野人锄。
感激君臣际,深思得水鱼。
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区大相并非《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的作者,而是明代诗人。这首诗作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区大相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区大相,字叔进,号南郭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区大相的生平和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作品内容:《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其二》全诗如下所示:
王佐才何忝,雄图嗟至今。
三分扶汉业,二表出师心。
冈在寻遗陇,庐荒想旧林。
- 原文:王佐才何忝,雄图嗟至今。
- 译文注释:杰出的人才怎么能辱没呢?伟大的抱负至今还令人感慨。
-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寻找古代遗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英雄事迹的回忆。诗中“雄图嗟至今”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英雄壮举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 创作背景:《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其二》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这首诗可能是区大相为了纪念或探访历史上著名的“草庐”,即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而创作的。诗中的“卧龙冈”和“草庐”都是与诸葛亮紧密相关的地名,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寻访,更是对那段历史的缅怀和对伟大人物精神的传承。
区大相的《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情感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区大相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